低保、低收入群体按照“先保险,后救助”的原则,先依照各自参加的医疗保险险种报销,余下部分可申请医疗救助,即再报销60%。这部分人群多数参加的是“一老”或无业居民医保,住院报销原额度均为60%;这样,这部分人员将可报销84%。
报销所需要的手续:
1、身份证或社会保障卡的原件;
2、定点医疗机构专科医生开具的疾病诊断证明书原件;
3、门诊病历、检查、检验结果报告单等就医资料原件;
4、财政、税务统一医疗机构门诊收费收据原件;
5、医院电脑打印的门诊费用明细清单或医生开具处方的付方原件;
6、定点药店:税务商品销售统一发票及电脑打印清单原件;
7、如果是代人办理则需要提供代办人身份证原件。
带齐以上资料到当地社保中心相关部门申请办理,经审核,资料齐全、符合条件的,就可以即时办理。申请人办理门诊医疗费用报销时,先扣除本社保年度内划入医疗保险个人帐户的金额,再核定应报销金额。
一般情况下,低保住院的费用是可以报销的,但具体的报销额度和方式会根据当地的低保政策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低保受助人可以向相关部门申请报销住院期间的医疗费用,包括药费、检查费、治疗费等。然而,一些特殊的费用可能不包括在报销范围内,如个人自费项目、高端药品等。如果您想了解具体的低保相关政策和报销范围,建议您咨询当地低保办公室或相关部门。
低保住院报销的具体金额因地区和政策而异,不同地区和政策规定的报销比例和报销金额也不同。一般来说,低保家庭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在50%以上,具体报销金额则根据医疗费用的实际情况而定。
在申请低保时,可以向当地民政部门了解具体的政策和报销标准。在住院治疗期间,需要保留好相关的医疗费用发票和收据,以便后续报销。
需要注意的是,低保家庭的医疗费用报销通常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如在规定的医疗机构就诊、使用符合规定的医疗服务等。因此,在住院治疗前,建议提前了解当地的低保政策和报销标准,以便及时申请和报销医疗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