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大全> 列表
客家人的天川节是哪一天
时间:2025-05-12 01:00:09
答案

农历正月二十。

农历正月二十客家人称之为“天穿日”,是广东梅州客家地区一个传统民俗节日。客家民间有这样一种说法,过了“天穿”才算过完新年。庆祝“天穿日”客家人有煎饼“补天穿”、天穿射箭、甜粄扎针等主要习俗,用来纪念这一传承已久的农历节日。

传说中,“天穿日”是古代女娲补天的日子,相传女娲塑人又替人类婚配,因此成了人类最早的圣母。“天穿日”是因当时水神与火神不和大动干戈,水神战败后恼羞成怒撞毁了不周山,却不知不周山是支撑天地的玉柱,顿时天塌地裂,大地成了一片汪洋。于是,后来就有了女娲炼石补天之说,解救人间。为感念女娲补天神恩、庆祝人类的重生,古老的“天穿日”由此而来。

天穿日这天,客家地区有许多特别的习俗,比如说煎饼“补天穿”、天穿射箭、甜粄扎针等,而社輋村至今还保留着煎甜粄“补天穿”的习俗。客家人过新年,家家户户都要蒸甜粄,而甜粄不能在元宵节前就吃完,必须留有一部分的甜粄到“天穿日”用。“天穿日”早上,家里的妇女、老人会早早起来煎甜粄,甜粄煎好后,家里人都不能吃,而是拿着煎好的甜粄到房屋里有墙缝、钉眼的地方抹上一点甜粄,祈求新的一年美美满满,风调雨顺。

据古代诗歌载录,天穿日煎粄“补天穿”的习俗早有描述。苏轼有诗句“一枚煎粄补天穿”,正是描写客家人过天穿日的情形。

据介绍,除了煎甜粄“补天穿”外,客家地区的农村还有在甜粄或者煎丸上插针线的做法,这也是“补天穿”。虽然村民不在煎丸、甜板上插针线,但“天穿日”吃甜板、煎丸的习俗仍旧尚存。总而言之,过天穿节日是客家人对新年的美好愿望。

正月二十“天穿日”是客家地区独有的节庆,但经调查发现,部分年轻人对“天穿日”一无所知,有的甚至听都没有听过这个节日。当地民俗专家指出,传统节日要传承才会不被忘记,长辈应向下一代多讲些节日的故事,这样才能使传统的节日得以永久保留。

客家人特产
答案

客家的特产有很多,比如有五指毛桃、客家娘 、紫金辣椒酱、霸王花米粉、酸萝卜、笋干、茶树菇、梅菜干、香豆干、梅州金柚、白渡牛肉干、桂花糕、发脆糕、姜糖和萝卜苗茶等。

客家人立冬吃什么
答案

1、客家娘酒鸡:客家人用自家酿的酒做底,将新鲜的走地鸡清洗干净,将鸡块放在油锅中爆炒,拌入姜粒、红曲、糯米酒、红米糖和适量的盐及清水,煮沸后盛入砂煲,用文火炖至烂熟,即可食用。

2、羊肉煮酒:对客家人来说,羊肉煮酒既温补又暖身,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煮酒,必定是温暖过冬的良方。羊肉酒甘温,能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强壮身体。一碗羊肉酒下肚,一整天都不冷了!

3、娘酒煮艾草:客家人的冬天始终离不开娘酒。娘酒煮艾草蛋是冬天女孩子们最爱吃的。娘酒、煎蛋、艾草都是富有营养的美食,三合一的搭配温补效果非常好,非常适合给坐月子和身体虚弱的人进补。艾草蛋由内而外的散发娘酒的醇香,一口咬下去,有艾草的清香,鸡蛋的营养、娘酒的香甜,一小口便能口齿留香,欲罢不能。

4、客家猪肚鸡:客家猪肚鸡是客家地区传统的一道菜,历史非常悠久。猪肚鸡又名“凤凰投胎”,是客家地区酒席必备的餐前用汤。客家猪肚鸡可是秋冬时节最暖心暖胃的存在,具有非常好的滋补功效

5、客家焖饭:这是客家人到了冬天一定要煮的饭。焖饭主要原料有糯米、半肥瘦(三层)猪肉,自家腊肠,香菇、干鱿鱼、虾米等。

6、客家腊肉:秋收冬藏,这时农事已毕,一年辛苦耕稼让丰硕喜人。由于这时天气寒冷干燥,所以客家人都在这一时节腊猪肉。干腌腊制品在客家菜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前的客家人为适应迁徙的生活,将蔬菜和肉类进行腌制、晾晒,便于搬迁携带。而且因为客家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不能经常买到新鲜的猪肉,于是便将多余的肉腌制起来,以便保存,随时取用。

推荐
© 2025 雅普电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