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衢道中》是宋代诗人曾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山行所见景色和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
首句抓住黄梅时节无雨反晴的反常特点,表现了诗人出游的豪兴和天助人兴的愉悦;次句写浙西丘陵绵绵、溪流四布的地理特征,以及自己在小溪尽头弃舟山行的游程;第三句写山道上绿树如盖,仍然不减来时的浓郁;末句写黄鹂的鸣叫声给山中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不但暗示了物候的变化,而且展现了诗人欢快喜悦的心情。
全诗用转折、回旋、递进手法,轻灵质朴的笔触,把一次平凡的出游写得妙趣横生,余韵不绝,耐人寻味
以下是三年级下册古诗三的全部意思: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意思:如同碧玉装扮成的高高的柳树,长长的柳条柔嫩轻盈,像千万条绿色的丝带低垂着,飘舞着。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意思: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意思: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仰望天空,似乎有牛郎和织女在喜鹊桥向会。家家户户在秋月下乞巧,不知道穿尽了几千条红丝线啊。
这些古诗都是描写春天和自然景色的美丽,以及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三年级下册的古诗三首通常包含《元日》、《清明》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三首诗。这些古诗各自蕴含了不同的道理和文化内涵。
《元日》:这首诗描绘的是春节(农历正月初一)的喜庆和祥和气氛。通过描绘放鞭炮、喝屠苏酒、贴桃符等传统习俗,传达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和对生活的热爱。这首诗告诉我们,春节是一个团圆的时刻,是家人团聚、欢庆新年的时刻,也是人们祈求幸福、健康和平安的时刻。
《清明》:这首诗描绘的是清明时节的景象,以及人们在扫墓、祭祀先人时的感慨。通过描绘春雨纷纷、草木青青的景象,以及人们在扫墓时的肃穆和思念之情,传达了人们对先人的敬仰和怀念之情。这首诗告诉我们,清明节是一个纪念先人的时刻,是缅怀先人的时刻,也是人们表达感恩和敬意的时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描绘的是重阳佳节时,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感。通过描绘诗人独自登高、插茱萸等习俗,以及诗人在异乡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传达了人们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这首诗告诉我们,重阳节是一个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时刻,也是人们表达思乡之情和团聚之愿的时刻。
这三首古诗各自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通过描绘不同的节日景象和人们的情感表达,传达了人们对生活、家庭和亲人的热爱、怀念和敬意。这些古诗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传统文化和节日习俗,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