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煤气,丽江玉湖村又叫雪嵩村,是“丽江之源”,纳西族祖先古羌族迁徙万里到此定居,繁衍生息;东巴文化在这里生根发芽;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从这里孕育发展。
玉湖村距丽江古城约20公里,是白沙乡距雪山最近的村子,全村约300户人家,号称“玉龙山下第一村”。周围景色迷人,村里的民居都由石头砌成,散发着古朴的气息,村子很安静,原汁原味的纳西古村落。
水泊梁山在历史是真实存在的。不过以此为背景的《水浒传》的故事大部分是虚构的。
《山东通志·疆域志》记载真实的梁山是:“梁山,……本名良山,以梁孝王游猎于此得名。”唐代曾为佛教胜地,雪山峰下,寺院林立,教徒云集,香火兴盛,以莲台寺和法兴寺声望尤高。唐朝女皇武则天两次驾临,许多文人墨客也前来观光揽胜。著名诗人高适在《别李少府》诗中写道:“黄鸟翩翩杨柳垂,春风送客使人悲。怨别自警千里外,论交却忆十年时。云开汶水孤帆远,路绕梁山匹马迟。此地从来可乘兴,留君不住益凄凄”。明代小说家施耐庵依据民间流传的话本,创作小说《水浒传》
白马寺的营建与中国历史上的“永平求法”紧密相连。东汉明帝曾夜梦金人,身高六丈,顶佩白光,自西方飞来。大臣傅毅认为这是西方的佛,汉明帝遂“感梦求法”,令蔡愔、秦景、王遵等十余人于永平七年(64年)赴天竺(古代印度)求佛法。他们在西域的大月氏(古代阿富汗)遇到了来自天竺的僧人摄摩腾和竺法兰,得佛经佛像,于是相偕同行,以白马驮经,并于永平十年(67年)来到当时的京城洛阳。为了给两位高僧一个居住和译《四十二章经》的地方,汉明帝敕命在城西的雍门外按天竺式样建造了一组建筑,以僧人们暂住的“鸿胪寺”的“寺”字称之,为了纪念白马驮经之功,便将这组建筑命名为“白马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