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芯片目前还没有被广泛推广。2024年1月,马斯克宣布人类首次脑机接口芯片植入成功,但项目真正落地还需要很长时间。有分析称,通常情况下首次人体试验会招募5到10人,需要大约六个月的时间,尽管后续试验取得进展,但脑机接口的商业化人脑芯片植入尚需时日。
中国在这个领域也在不断地前进,2021年4月,第八届上交会上,由复旦大学类脑芯片与片上智能系统研究院团队共同研发的国内首款无线脑机接口芯片面世,它实现了脑机接口从有线到无线的跨越,预计将于2021年9月正式投入商用。
脑机接口技术理论上可以做到与人不接触。它利用脑电波等神经信号来实现人脑与外部设备的直接通信和控制。
例如,通过非侵入性的脑电波采集设备,如脑电图仪(EEG),可以捕捉大脑活动产生的电信号,进而将这些信号转换为计算机可理解的指令,从而实现对外部设备的控制。
脑机接口芯片(BCI)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想要实现普及,还需要解决诸多问题。
首先是技术问题,包括标准化、精度、稳定性等方面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其次是成本问题,当前的BCI技术成本较高,需要降低成本才能普及;
最后是隐私和安全问题,需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来确保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和隐私保护。总之,BCI芯片普及仍需时间和技术进步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