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哥:外形大小和家八哥相似,体长23-28厘米。
繁殖期4-8月,营巢于树洞、建筑物洞穴中,内垫有草根、草茎、草叶、藤条、羽毛、碎片、蛇皮、塑料薄膜等,分布于四川、云南以东,河南和陕西以南的平原地区,东南沿海台湾、香港和海南岛一带。
通体黑色,前额有长而竖直的羽簇,有如冠状,翅具白色翅斑,飞翔时尤为明显。
尾羽和尾下覆羽具白色端斑。
嘴乳黄色,脚黄色。
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次生阔叶林、竹林和林缘疏林中。
以蝗虫、蚱蜢、金龟子、蛇、毛虫、地老虎、蝇、虱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谷粒、植物果实和种子等植物性食物。
八哥性喜结群,常立水牛背上,或集结于大树上,或成行站在屋脊上,每至暮时常呈大群翔舞空中,噪鸣片刻后栖息。
夜宿于竹林、大树或芦苇丛,并与其他椋鸟混群栖息。
常在翻耕过的农地觅食,或站在牛、猪等家畜背上啄食寄生虫。
性活泼,成群活动,有时集成大群,特别是傍晚,集成大群在树上过夜。
夜栖地点较为固定,常在附近地上活动和觅食,待至黄昏才陆续飞至夜栖地。
善鸣叫,尤其在傍晚时甚为喧闹。
1 小八哥出壳以后老八哥需要一定时间才会开始下蛋。
2 这是因为从小八哥出壳到成年需要一定时间,而且老八哥下蛋需要在具备一定的生理条件和环境条件下进行,不会随意下蛋。
3 等到老八哥成熟后,可以通过观察其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来判断下蛋的时间,一般情况下为每隔几天或者每周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