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单位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汉语中,有一些成语与长度单位相关。其中,最常见的包括“尺寸”、“寸步不移”、“丈量”、“步履维艰”、“尺短寸长”等。这些成语传达了不同的含义,如尺寸表示尺寸大小,寸步不移表示毫不动摇的坚定态度,丈量表示测量,步履维艰表示艰难困苦的行走,尺短寸长表示稍有不慎就会失去某些重要的东西。这些成语丰富了汉语语言,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长度单位的思考和理解。
关于长城的诗有唐代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代汪遵的《长城》: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及尧阶三尺高。
宋代陆游的《古意》:千金募战士,万里筑长城。何时青冢月,却照汉家营?
宋代文天祥的《至广州第七十七》:南方瘴疠地,白马东北来。长城扫遗堞,泪落强徘徊。
唐代李益的《统汉烽下》:统汉烽西降户营,黄沙白骨拥长城。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无人空月明。
- 一丝一毫:在长度单位或重量(质量)单位中均为十进制,即一厘为十毫,一毫为十丝。意指一点点儿,形容做事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 一落千丈:丈为长度单位,即十尺。此语出自唐韩愈《听颖师弹琴》“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跻:升,登。该成语原指琴声陡然降落,犹如很深、很远,后来用于形容声誉、地位或经济状况急剧下降。
- 近在咫尺:咫(zhǐ)尺是中国古代长度单位,相当于手伸展时从手的下端到中指尖端的长度。据《说文解字》记载,中等妇人之手8寸为咫,即周尺的8寸。此意形容距离较近。
-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出自唐代李白《秋浦歌》,意指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忧愁太多了。“丈”在《汉书·律历志》中的解释为“十尺为丈”。该句诗以“白发三千丈”之长比喻愁之深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