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胡林人遗址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东胡林村西,永定河支流清水河北岸的二级阶地的马兰黄土上,高出河床29米。这处遗址是1966年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同学在门头沟区实习期间发现的。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进行了清理,初步认为是一座新石器时代的墓葬。墓内人骨有轻微石化,属于三个个体,一个为16岁左右的少女,另两个为成年男性个体。他们被命名为“东胡林人”。因墓葬位于全新世黄土底部、马兰黄土顶部,故研究者将其定为新石器时代早期。1985年东胡林人遗址被公布为门头沟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门头沟话起源于中国古代北方方言,他与斋堂话相同,相似。斋堂位于北京门头沟区西部永定河畔,他与其他地区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门头沟话经过演变,地理环境独特,与其它地区的方言有很大不同之处,因此形成了独特的方言特点。
门头沟古人遗址是指北京市门头沟区发现的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永定河及其支流清水河两岸,其中最著名的是东胡林遗址和田庄遗址。
1966 年在永定河流域的东胡林村发现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此后,分别在永定河北岸的田庄,永定河南岸的何各庄、岢萝坨、燕家台,清水河北岸的北刘庄、西王平和清水河南岸的塔洼、张家洼、东马各庄等地都发现了新石器时代至商代的遗址。而圈门里、西峰寺、万佛堂的商代遗址也引人注目。这些遗址大多分布在海拔 100-300 米的二级阶地上,这表明在新石器时代,门头沟区的自然环境比现今温湿,是史前人类理想的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