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它们在化学性质上并没有明显的差异,这是因为化学变化主要由电子参与,而同位素的原子元素序数相同,即电子数相同,因此同位素原子间的化学行为几乎相同。然而,由于中子数的不同,同位素原子的物理性质如质量、密度等会有所差异。
举例来说,碳的两种同位素,碳-12和碳-14,虽然它们的中子数不同,但在化学反应中,它们的行为是相似的,因为它们的电子数相同。因此,在化学性质上,同位素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
总的来说,同位素间的主要差异体现在物理性质上,而不是化学性质上。如需更多与同位素相关的知识,建议查阅化学教材或咨询化学领域的专业人士。
同位素标记法是利用放射性核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分析方法,即把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参到其他物质中去,让它们一起运动、迁移,再用放射性探测仪器进行追踪,就可知道放射性原子通过什么路径,运动到哪里了,是怎样分布的。
常见的放射性元素有碳-14、磷-32、碘-131、铁-55、氚等。
原理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或稳定性核素及其化合物来研究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过程。
这些同位素与自然界中存在的相应普通元素及其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但具有不同的核物理性质。通过标记化合物中的同位素,可以追踪这些化合物在体内或体外的位置、数量及其转变等。放射性同位素因其能不断放出特征射线,可以用核探测器随时追踪其动态;而稳定性同位素虽不释放射线,但可以利用质谱仪、气相层析仪、核磁共振等质量分析仪器通过与普通相应同位素的质量之差来测定。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的灵敏度很高,能够检测到非常低的量级,例如可以从10^15个非放射性原子中检出一个放射性原子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