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大全> 列表
菌种自己在家培养如何快速出菌
时间:2025-05-12 06:30:23
答案

将培养料基质切碎或者打碎,混合适量的水和少量的糖、石灰等营养物质,使其含水量在60%~70%左右,即手握成团不滴水,松开即散;

将混合好的培养料装入容器中,压实排气,封口留一小孔;

将装好的容器放入灭菌设备中,加热灭菌,一般需要保持高温(100℃以上)30分钟以上,杀死培养料中的细菌和杂菌;

灭菌后,将容器放入无菌环境中(可以是消毒过的柜子或者箱子),等待冷却至室温;

在无菌条件下,将蘑菇孢子或者母代培养料接种到培养料中,多使用多点式接种,在容器内培养料的周围接种3-4点,再接上小块菌种;

接种后,将容器放在温暖、黑暗、通风的地方,保持温度在24~28℃左右,培养7-10天的时间。当菌丝长到直径约4cm的菌斑时,人工搅拌,从而可以让其更快的生长。

菌种管理规程
答案

栽培管理

1.选择菌种

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选择适宜的栽培种类及品种,不得使用老化或受到污染的菌种,应选用健壮、优质、抗病的菌种。

2.精细管理

注意原料、菌袋和工具的卫生。废料不要堆在栽培室附近,并须经过高温堆肥处理后再用。栽培室的新旧菌袋必须分房隔开存放,绝不可混放,以做到严格灭菌和消毒,以预防接种感染和各种继发感染。每次采菇后应清除栽培料上的菇根、烂菇和地面上掉落的菇体,并及时清理菇房,重新消毒。

3.科学育菌

对于不同种类的食用菌,要按其对生长发育条件的要求,科学地调控培养室的温度、湿度、光线和pH值等,并要适当通风换气,促进菌丝健壮生长,防止出现高温高湿的不利环境,在菌种选择、培养料配比,堆料发酵、接种发菌和出菇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培育健壮的菌丝体和子实体,增强其抗病能力。

4.施肥

喷施蛋白胨、酵母膏溶液,可使菇体肥厚、促进转潮;喷施腐熟人粪尿,喷完后,可再用清水喷一次;喷施米醋。在平茹生长中后期,用300倍的食用米醋液进行菇面喷施,在采收前1—3天每天一次,一般可增产6%,且色泽更加洁白;喷施培养料浸出液,可延长出菇高峰期,并使子实体肥厚;喷施葡萄糖、碳酸钙溶液,有促进菌丝生长的作用

5.水分管理

菇房要经常保持良好通风,空气相对湿度不宜超过95%。当自然温度达到16℃时,在畦内灌一次水,以后每天早、中、晚各喷一次水。喷水尽量喷向空间和地面,不要喷到子实体上。在低温季节最好喷洒用日光晒过的温水。

6.温度管理

菇棚温度最好控制在10℃—18℃当气温较低时,白天延长阳光直射的时间晚上要盖严草帘。当气温较高时,白天盖上草帘,晚上则揭开草帘。

7.通风管理

当气温较高时,每天要揭开草帘通风2—3小时,低温大风天气少通风;早晚喷水前后加大通风,菇蕾分化期少通风,菇蕾生长期多通风。

8.光照管理

菇蕾生长期要有稳定的散射光,坚持每天早晚晾晒1—2小时,增加弱光直射,出菇期切忌强光直射。

病虫害防治

食用菌本身对害虫抵抗能力弱,一旦发生不易控制。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主要从选用抗病虫品种、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加强栽培管理等多种途径达到防治目的。

菌种自己在家培养如何快速出菌
答案

方法

浸泡:可用石灰水浸泡9个小时左右,也可用清水浸泡,再煮沸捞出晾凉。

装瓶:把配料装到玻璃容器内200-300g,并消毒2-2.5个小时就行。

种植:使用多点式接种,在培养料四周接种3-4点,再接上小块菌种,温度调整为24~28℃左右。当菌丝长到直径约4cm的菌斑时,人工搅拌,从而可以让其更快的生长。

推荐
© 2025 雅普电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