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旗,指在八旗中从事工作,却不在八旗正式编制的人员,主要包括:
1.旗人包依,指的是在正式旗人家当仆人或跟班,在八旗内只是为主人服务,没有正式旗人身份,只能随入主人的旗籍。
2.杂役,为八旗各级衙门服务的人员,如轿夫、军医、铁匠等,无正式旗籍,只能列入八旗各级衙门旗籍。
满族的衣服称为衣介,分单、夹、皮、棉四种。
满族男子喜穿长衫、长袍、外套马褂,有长袍马褂之称。
女旗袍讲究装饰,领口、袖头、衣襟都镶有不同颜色的花边,多至十几道花边,穿起来美观、匀称、婀娜多姿。
随着社会的发展,男长袍渐弃,女旗袍也不断更新。
女旗袍由原来的宽腰身直筒式向紧身合体的曲线、流线型款式发展。
满族皇帝是正黄旗和镶黄旗。
八旗最初源于满洲人的狩猎组织,是清代旗人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
明万历二十九年,努尔哈赤整顿编制,分别以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固山额真为首领。
初置黄、白、红、蓝四色旗,编成四旗。
万历四十三年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4旗,八旗制确立。
努尔哈赤遂于天命年间始设蒙古旗,至皇太极天聪九年编成蒙古八旗。
皇太极于天聪五年先编一汉军旗,至崇德七年完成汉军八旗的编制,合称八旗。
入关前,八旗中的正黄、镶黄两旗由汗王即皇帝直接统领,其它六旗分别由汗王的子侄统领。
清入关伊始,为加强军事防御,分别令八旗兵在京师与各地驻防,直至18世纪中叶,八旗营区系统地分布于全国的军事要地,实行永久性的驻扎。
八旗制度与清政权相始终,它既是清王朝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也使清王朝最终走向衰败没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