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火车的拉力大小取决于其发动机的功率和车重。通常情况下,发动机的功率越大,火车的拉力也会随之增加。而车重则是限制火车最大拉力的主要因素,因为越重的车辆需要更多能量才能开始运动和维持运动。
总体而言,内燃机火车的最大拉力可达数十万牛顿,足以推动数十节甚至百节以上的车厢行驶,但也需要考虑到路况、弯道、坡度等因素对火车拉力的影响。
内燃机火车(柴油机车)和电力火车(电气化铁路系统)各有其优势,而“有劲”这个概念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动力系统的效率、牵引力、车辆重量、线路条件等。
电力火车的优势在于能够提供更高的功率和更好的加速性能。由于电力通常可以直接来自电网,它们可以配备较大容量的牵引电机,从而产生更大的牵引力。此外,电力火车通常能够实现更高的运行速度和更好的爬坡能力,因为电能转换为动能的效率较高,且电动机可以在宽广的速度范围内保持高效率。
内燃机火车虽然通常功率较低,但它们的灵活性较好,可以在没有电气化设施的地方使用。内燃机火车通常配备有涡轮增压器或其他技术来提升功率输出,但它们的总体效率和功率密度通常低于电力火车。
总的来说,电力火车在动力输出和效率方面通常优于内燃机火车。然而,具体哪一种更有劲还取决于特定的应用场景和技术参数。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需要长途跨区域运输且沿途没有电网支持的情况下,内燃机火车可能是唯一可行的选择。
内燃机火车是由德国工程师 Gottlieb Daimler 在1885年发明的。他设计了一台小型内燃机,并在1887年将它安装在了一辆轮式铁路车辆上。这辆火车是首例能够以内燃机驱动的车辆,它非常安静,相比于以前的蒸汽机车,更加方便和有效率。Daimler的内燃机火车被广泛运用于德国铁路系统,并且它的成功也促进了其他国家的铁路系统采用相似的技术。内燃机火车的发明标志着铁路交通革命的开始,至此,铁路交通的运行方式和技术被彻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