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闻过则喜。
过:过失、错误;则:就。
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就很高兴形容虚心接受意见。
出处: 先秦・孟轲《孟子・公孙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用法: 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严于律己、知错必改、从善如流、从谏如流。
反义词:文过饰非、知错不改、讳疾忌医。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古人非常注重德的修行,“立功、立德、立言”是古人一生所追求的。
“立德”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贤能之士通常用的一生来提高自己的德行。
闻过则喜,闻善则拜可以说是衡量个人德之高低的标准之一。
子路闻过则喜、大禹闻过则拜,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吸取别人的优点从而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曾说“人不知而不蕴,不亦君子乎”,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可以做到这点呢。
人们之所以做不到“闻过则喜 闻善则拜”主要是因为个人的修行还不够高,心胸和肚量狭小。
如果有谁当面指出自己的错误和缺点,想必会对那个人怒目以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