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
2.矫正外部效应;
3.维持有效竞争;
4.调节收入分配;
5.稳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
公共部门是指被国家授予公共权力,并以社会的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管理各项社会公共事务,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法定服务的政府组织。
政府是公共经济部门的最主要成员。
1.公共管理者必须要有相关的法律观念和正确的法治意识,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建立起依法管理、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的意识,从而提高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
2.公共管理者必须依法行政,以法律为准绳,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把法律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做到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3.公共管理者应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性格。
坚决抵制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要做到为人思想端正,公道正派,光明磊落,从严律己,忠于职守,洁身自爱。
4.公共管理者应具备丰富而广博的知识和专业技术素质,具备领导学、管理学、决策学、科技学、经济学、人才学等多方位且全面系统的管理专业技术。
1.公共部门的产出难以量化。
无法取得可比较的成本或收益数据。
即使可量化,以量化形式表现绩效不适宜。
2.目标缺乏准确性。
绝大多数体制中存在多重的甚至相互冲突的目标。
目标常具有抽象性和笼性。
目标过大过高难以达到,评估的实际操作困难。
3.绩效标准指标难确定。
与品质有关的指标难以制定。
功能相同的公共组织地区性、规模、大小均有差异性,以同样指标衡量,有失公平。
主观判断的片面性。
信息收集困难。
信息沟通障碍。
5.管理者与评估者的对立。